從僅擁有100平方米實驗室的小企業發展成國內最大成品油檢驗儀器制造商
“草根”創業人段景峰的創業路
他,沒有殷實的家庭環境,沒有名校學歷。一個淳樸的農村娃,從一所普通大學畢業后,被分配到大慶一家煉油廠當化驗員,他不甘現狀,辭掉“鐵飯碗”,白手起家搞起了科研。如今,他創辦的公司已成為國內最大成品油檢驗儀器制造商,產品銷售網絡已覆蓋全國,并出口東歐、東南亞等地區。他,就是大慶市日上儀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段景峰,業內公認的“黑馬”。
段景峰是一個有故事的“草根”創業人。1月26日,記者來到大慶市日上儀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,聽他講屬于他的創業故事。
1966年生人的段景峰,老家在吉林農安縣,1988年畢業于我省一所師范學;瘜W系,畢業被分配到大慶一家煉油廠當化驗員。自幼喜好鉆研的他,不甘于現狀,1997年,懷揣著夢想,帶著僅有的3萬元離開了工作多年的國企。沒錢沒房,他就帶著自己設計完成的首項專利產品——一臺分析測定儀四處推銷,邁出了自主創業第一步。
時隔一年,產品四處碰壁,無人敢買。不少朋友勸他安心找份工作,可他不服輸。1998年,他東拼西湊借了30萬元,注冊了大慶日上儀器制造有限公司。公司運作兩年,因規模太小,生意并不理想。
面對越來越多的否定和懷疑,段景峰選擇繼續前進。2000年,他捧著產品到高新區毛遂自薦。沒想到被成功邀請進了企業孵化器,不僅擁有了100平方米的實驗室,還得到了40萬元資金支持。
找到了合適的土壤,段景峰開始甩開膀子干了。他一方面他加大產品研發力度,一方面招兵買馬擴大生產。“說是公司,其實就倆人,做產品、做市場基本是我一個人轉,說白了就是個手工作坊。”段景峰說,雖然起步艱難,但那時他從來沒放棄過對產品的研發。
2005年,“日上”從孵化器“畢業”了,這時段景峰已經擁有員工20多人,產值達到了500萬。市場鋪開了,銷售隊伍也做大了,產品常常供不應求,段景峰的創業路越走越穩……
如今,段景峰已從當初的100平方米的實驗室搬到了2.6萬平方米的新廠區,員工150多人,產品銷售網絡覆蓋全國近30個城市及印度、泰國、土耳其等10多個國家,公司凈資產總額達5000萬,企業產值平均每年以20%的速度在增長。
“日上”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發展到目前國內實驗室分析設備制造的“領頭雁”,問及段景峰的成功“秘訣”,他道出了兩個字:“創新”。“針對客戶需求不斷研發新產品,研發后送給用戶試用,一旦效果不理想,則立刻上門同對方請教交流,進行新一輪研究,這樣客戶才能信任你的產品。”段景峰說,正因為不斷地創新,目前公司才擁有12項專利產品,自主開發的產品達50種,其中3項產品世界首創,多項產品填補國內空白。
眼下,段景峰又要向全新的領域進發,他把視線對準了中餐標準化領域,把工業儀器的技術平移到民用產品上,由他公司自主研發的智能炒菜機器人已獲國家發明專利,即將推向市場。
“預計今年二季度前企業能在國內上市,5年內,將企業打造成國際一流品牌,爭取產品在國際市場的覆蓋率達50%以上,資產總額和年銷售收入突破1億元,納稅500萬以上。”面對未來,段景峰已經做好了規劃。